当前位置:首页

盤點2024年那些最爭氣的國產車 不隻有華為和小米

发布时间:2025-07-04 16:55:47   来源:湖北黄冈麻城市    
字号:

低迷,貫穿了一級股權投資市場的2024年。

募資、投資兩端承重壓,退出通道持續收窄。依據CB Insights和胡潤研究院不完全統計,年內現金流吃緊、轟然倒塌的初創企業高達282家,1052家機構的超52億美元“灰飛煙滅”,79家“獨角獸”如今已銷聲匿跡。

國內市場也在加速出清和分化。一方麵,投資機構與被投企業之間的矛盾逐漸浮出水麵,高歌猛進的估值回歸理性,技術門檻頗高的智能製造和人工智能賽道崛起。另一方麵,“創投17條”和“924新政”的出台,引導“長錢”流入一級市場,鼓勵“耐心資本”和“大膽資本”。拓寬豐富並購、S交易等退出路徑,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國有資本更進一步走到“聚光燈”下。

與昔日廣種“博”收的好日子告別,已是不爭事實,VC/PE正在或主動或被動地適應新常態。作為一級市場的領軍機構,2024年中科創星、深創投和中金資本依舊分別在早期投資、創業投資(VC)和私募股權投資(PE)領域創下不俗表現。結合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間(下文簡稱:統計區間)公開披露的投融資事件和基金募集細節,新浪財經創投Plus對3家頭部機構表現進行如下年度回顧。

中科創星:北京三期基金超募達30億 一年內高舉高打投出76次

結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和天眼查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中科創星是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聯合社會資本發起創辦的早期投資機構,主要圍繞光電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製造等硬科技領域投資。其管理的西科天使基金、秦創原硬科技基金、陝西光電子集成基金、北京硬科技創投基金等累計規模現已超110億元。

2024年,中科創星新登記備案的基金共4隻,注冊出資額合計3.37億元。其中,無錫創尚星博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出資額約為1.70億元。就股權結構而言,該基金的主要LP為博華資本旗下的一隻31億元基金——無錫尚賢湖博尚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文簡稱:無錫博尚),持股比例達99.4%。無錫博尚的LP包括無錫市太湖新城發展集團公司的股權投資平台新尚投資、錫創投、無錫梁溪經濟發展投資集團及上市公司等。

此外,2023年末設立的中科創星北京三期基金——北京中科創星硬科技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於2024年1月和7月完成兩輪募集,注冊資本由11.65億元提升至30億元,遠超目標規模25億元。該基金的主要出資方包括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河南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科學城等政府引導基金,陝西建工、廣投資本等國有資金,以及唯品會等市場化資資金,重點投向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空間五大方向前沿科技。

統計區間內,中科創星公開披露的股權投資事件共76起,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26.7%,投資節奏雖然自第二季度開始有所放緩,但仍平均每個季度投資數量仍保持在10起以上。從投資階段來看,種子輪、天使輪、Pre-A輪和A輪投資事件數合計占比超80%,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

從參投事件的金額區間來看,中科創星的資金主要投向1億元及以下和1億元-5億元規模事件。剔除未披露融資金額事件,兩個區間投資事件數約占94%。從所關注的行業賽道來看,中科創星聚焦先進製造,約四分之一獲投項目屬於集成電路和航空航天細分領域。新材料、新能源和醫療健康投資事件數合計占比45%,隻有2家人工智能企業獲得其青眼。

根據天眼查、胡潤研究院和創業邦等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中科創星2024年投中了智元1家“獨角獸”企業,另有16家被投企業入選2024創業邦100未來獨角獸榜單。飛行汽車研發公司沃飛長空、通用人形機器人智元機器人以及車規級芯片製造商歐冶半導體同年內獲得2輪來自中科創星的投資。公開報道顯示,智元機器人最新一輪融資完成後,估值已經超過70億元。

截至12月,中科創星暫未有投資組合企業達成上市目標。但其2019年參投的幹細胞藥物研發企業澤輝生物已向港交所遞表,計劃於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

深創投:4800億“創投航母”換帥 回購訴訟數量金額激增

結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和天眼查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深創投)是由深圳市政府出資並引導社會資本設立的政府引導基金。據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2024年12月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機構管理各類資金總規模已超過4800億元。

年初,深創投迎來新一任“掌門人”。公司的第七屆董事會第五十三次會議,選舉左丁擔任集團董事長,聘任劉蘇華為集團總經理,原集團董事長倪澤望屆齡退休。據公開信息顯示,左丁曾在中國證監會、深圳證監局等機構擔任重要職位,劉蘇華則曾在深圳高新投工作超23年,曆任副總經理、總經理、黨委書記、董事長。

2024年,深創投新登記備案的基金共6隻,注冊出資額高達100.46億元。其中,深圳市合成生物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紅土新材料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社保基金灣區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深圳)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募資額分別為15億元、22億元、51億元,合計為注冊出資額貢獻87.6%。

據公開報道顯示,深圳市合成生物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是深圳市首個合成生物產業基金,機構投資方LP除了深創投,還包括深圳市引導基金,以及光明區引導基金、大鵬新區引導基金等區級基金。該基金將圍繞合成生物細分領域、上遊產業企業和應用領域內生物集成企業展開投資。

而社保基金灣區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深圳)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成立的區域性專項基金,將立足深圳市,輻射粵港澳大灣區,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技創新主攻方向,重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領域進行投資布局。

統計區間內,深創投公開披露的股權投資事件共94起,而2023年同期為108起,同比降幅約13.0%。第二季度是投資“低穀”,單季僅出手14次,第三季度末雖然小幅回升,但與年初的表現相去甚遠。從投資階段來看,天使輪、Pre-A輪和A輪投資事件數合計占比51.1%,同比下降超7個百分點。階段相對靠後的B輪和C輪占近四成,與2023年同期相比持平。

從參投事件的金額區間來看,深創投偏好1億元及以下和1億元-5億元小額投資事件。剔除未披露融資金額事件,兩個區間投資事件數約占近八成。從所關注的行業賽道來看,42%的獲投項目落在先進製造,28%投向集成電路細分領域。在熱門的人工智能賽道,深創投聚焦商業模式能盡快落地的智能機器人領域,被投企業數量約占比62.5%。

根據天眼查和胡潤研究院等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深創投“捕獲”4隻“獨角獸”,人工智能公司占據“半壁江山”。同年內獲得2輪來自深創投資金的企業共4家,包括人形機器人研發商宇樹科技、測序技術平台賽陸醫療、3D打印金屬材料研發商眾遠新材料及美瞳隱形眼鏡生產商大仕城光學。

截至12月,深創投至少有9家被投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其中,磁性元器件製造公司、高分子材料製造商、視頻監控芯片研發企業、印製電路板生產企業、鋰電池零部件研發商、半導體關鍵零部件製造公司順利在A股上市,私有雲平台百望股份、跨境電商供應鏈公司傲基股份以及智能機器人研發商越疆“搶灘”港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深創投向被投企業密集發起回購訴訟,一度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據公開報道顯示,2024年1-7月,深創投共發生投資項目回購賠償類訴訟招標22起,訴訟費用預算金額合計2843.60萬元,與2023年全年相比分別激增69%、82%。

中金資本:左手產業右手國資設基金 投資策略轉向先進製造賽道

結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天眼查和官方網站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中金資本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私募股權投資平台。截至目前機構管理資本總規模超3800億元,包括母基金及直投基金業務,全麵覆蓋先進製造、醫療健康、消費升級、企業服務、汽車交通等各個賽道。

基於公開報道分析,2024年中金資本在募資方麵或以聯合出資設立為主。年初成立的中金啟德新醫(廣州)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首期規模超7億元,是機構第一隻布局於VC階段的生物醫藥健康基金,也是年內唯一一隻主動募集的基金。

此後,中金資本成立的基金主要分為兩類,其一是與產業方合作,包括與車企保時捷共同設立中金保時捷(上海)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投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與藥企阿斯利康聯手發起阿斯利康中金(青島)創業投資基金,投向生物醫藥與生物技術板塊;與食品飲料公司旺旺集團合作產業基金,投向海峽兩岸食品飲料及相關領域的優質項目。

其二是與國有資本合作,包括與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臨沂綠色發展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重點投資於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與治理、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綠色製造等行業;與長城資產落地20億元規模的中金長城(廈門)雙碳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布局“雙碳”相關能源轉型方向;與國家電投合資設電投創興中金綠色(武漢)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注冊出資額10.13億元;與蘭州金控共同設立10億元中金(蘭州)招商基金,聚焦蘭州市綠色化工、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數據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

統計區間內,中金資本公開披露的股權投資事件共59起,同比減少43.3%。投資節奏在經曆了第二季度放緩後,第三季度有明顯修複。從投資階段來看,處於早期階段(天使輪、Pre-A輪和A輪)的獲投項目數量占比42.4%,較2023年同期提升近7%,“投早”策略進一步升級。

從參投事件的金額區間來看,1億元及以下和1億元-5億元小額投資事件備受中金資本青睞。剔除未披露融資金額事件,兩個區間投資事件數約占85%。從所關注的行業賽道來看,先進製造取代了醫療健康,成為中金資本出手次數最多的行業,集成電路細分領域獲投項目數量占近20%。

根據天眼查和胡潤研究院等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中金資本成功押注了基礎大模型企業百川智能1家“獨角獸”企業,同年內獲得中資金2輪加持的隻有新型半導體材料研發商青禾晶元。

截至12月,中金資本至少“斬獲”了6個IPO,包括半導體製造商、“AI製藥第一股”晶泰科技、牙科醫用耗材公司、半導體陶瓷材料企業、腫瘤藥物研發商同源康醫藥和智能駕駛技術供應商地平線。

图说天下

×
{dede:qrcode/}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